編者按:掌握國際話語體系,利用國際通行的語言幫助企業打開市場,是任何一個跨國經營的企業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也是我國企業提升全球客戶體驗,在海外市場實現可持續業務增長的關鍵。為此,中國譯協網站特編輯整理一組與 “中國企業海外形象塑造的語言戰略”相關的文章,進一步反映業界對此領域的探索和討論,敬請關注。語言就是資本、語言就是生產力語言環境是企業走出去的必要的條件之一。掌握國際上通行的話語體系,利用國際通行的語言幫助企業打開市場,是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具備的功能。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如何表達十分重要。在國企央企的宣傳材料上,我們很容易看到一些高度概念化、文件化的內容。在英文語境里,這些語言聽起來不像企業介紹,更像政治報告,這種恐怕無法幫助客戶了解你的企業,也不助于提高企業的形象。中國的語言喜歡概括性的語言,喜歡使用大詞。英文作為另外一個文化,喜歡使用平淡的小詞,越小詞越能說明問題。中國企業要想成為知名的國際公司,在打開國際市場的同時,必須學會使用國際通用的表達方式。其次,對誰表達十分重要。根據不同的讀者對象都有不同的策略,這不是簡單的用中文說的習慣東西翻譯成外文就可以了,而是一種跨文化的語言服務。善于利用當地媒體,善于跟當地民眾交流。應該讓當地百姓知道,我們來這里投資也是為了增加當地就業,為當地百姓造福,贏得他們的支持。加速熟悉國際話語體系并逐步掌握利用國際話語權需要一個過程,我認為關鍵抓住三點:一是對企業走出去的表述要國際化。我們必須轉換思維模式,認真了解外國的語言體系,采用他們聽得懂、看得明白、具有親和力的語言表達。二是企業的國際傳播需要本地化。我們的企業應及時跟當地媒體溝通,主動給媒體提供他們需要的報道。要讓當地的媒體、專家與學者,成為我們與民眾溝通的渠道和聯系的紐帶。三是企業對外傳播需要大眾化。其實,越是平實的語言越能贏得公眾,越是專業化的語言受眾越少,我們要采用大眾化的語言傳遞我們的信息。
(作者系中國譯協副會長、中國外文局前副局長,本文根據中國企業海外形象塑造論壇跨文化傳播的語言戰略分論壇現場錄音整理,未經作者本人審核) 來源: 中國譯協網